黄帝、尧帝和舜帝,都垂下衣裳安坐,而天下却太平无事,这大概是仿效天地自然的法则吧。赞美帝王无为而治。
出处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
实例:
宋·曹勋《水龙吟·会庆节》:“出震乘乾,保医立政,垂衣裳治。”垂衣而治的国度,只是空想家的梦。
常用形式:垂裳 垂衣而治 垂衣 垂衣裳 垂衣天下治 垂衣尧舜 天下垂衣 垂衣之治 黄帝垂衣 垂衣化
出处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
实例:
宋·曹勋《水龙吟·会庆节》:“出震乘乾,保医立政,垂衣裳治。”垂衣而治的国度,只是空想家的梦。
常用形式:垂裳 垂衣而治 垂衣 垂衣裳 垂衣天下治 垂衣尧舜 天下垂衣 垂衣之治 黄帝垂衣 垂衣化
垂衣
解释:指定衣服之制,示天下以礼。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
据语音学家的研究,"裳"字读成轻声shang的情况大概是20世纪才发生的事,此前一直都是读cháng。今天我们在古诗文诵读中如果遇到"衣裳"的读音问题,需要掌握两条基本原则,就是意义和押韵。
1、如果"衣裳"特指上衣下裙,则"裳"一定读cháng,如《诗经》中的"颠倒衣裳";如果"衣裳"泛指衣服,没有上衣下裙之分,则"裳"读轻声也无妨,如陶渊明《桃花源》诗中的"衣裳无新制"。
2、如果"衣裳"的"裳"字处于诗词等韵文押韵的位置,则无论是否特指下裙,均以读cháng为宜,因为韵文是没有以轻声押韵的。
因此,垂衣裳读音应为chuí ycháng。
《周易》卷八《系辞下》
「黄帝、尧、舜,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」唐·孔颖达疏:「垂衣裳者,以前衣皮,其制短小,今衣丝麻布帛,所作衣裳其制长大,故云垂衣裳也。」
垂,垂示。衣,上衣。裳,下服。以衣在上者象天,以裳在下者象地,故衣裳制作取象乾坤。 后遂以"垂衣裳"谓定衣服之制,示天下以礼。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亦省作" 垂衣 "、" 垂裳 "。
汉 王逸 《机赋》:"帝 轩 龙跃,庶业是昌。俯覃圣恩,仰览三光。爰制布帛,始垂衣裳。"
汉 王充 《论衡·自然》:"垂衣裳者,垂拱无为也。"
南朝 陈 徐陵 《劝进元帝表》:"无为称於华舄,至治表於垂衣。"
唐 高适 《古歌行》:"天子垂衣方晏如,庙堂拱手无馀议。"
前蜀 杜光庭 《贺圣体渐痊愈表》:"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,至道垂裳,惠匝万区,恩周品物。"
清 查慎行 《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》诗之二:"畊凿万方民击壤,箫韶九奏帝垂裳。"
